奉节是一座与诗结缘的城市,历代文人骚客在城市社区文化氛围提升,促使一大批优秀的民如果不是顶着“扁担诗人”的头衔,缪元和与虽然只有初中文化水平,但缪老年轻时便爱好缪老说,他边干苦力,边把社会上的所见所闻时至今日,他已经写了700多首诗歌,还被其实,“扁担诗人”的出现并非偶然。在茶店据茶店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,近年来奉节县通如赵贵林编辑出版的《诗城奉节》,成了人们眼下的奉节城,吟诗诵赋已成为市民习惯,报“朗朗读诗声,浓浓夔州情”。从2010年“诗歌进校园活动”由奉节县实验中学与奉节说起这项颇受师生欢迎的活动,就不得不提活“叫我老板,别叫我诗人,不敢当。”李美云尽管人生起起伏伏,但不变的是他对诗歌的那“近年来随着事业的逐渐壮大和白帝诗社的不近年来,奉节县先后成立了夔州诗词学会、杜同时县委、县zf也组织编撰了《夔州诗30“下一步,我们白帝诗社还将在奉节中学、永活动者不仅以各种民族乐器演唱《橘颂》、《这场精彩纷呈的“夔州唱诗台”,是由奉节县“传统诗词是诗城文化的精髓。”夔州诗词学据了解,夔州诗词学会在奉节县15个社区内明良小组的成员目前有10余人,其带头人程在步云、明良社区的积极协调和帮助下,明良
res01_attpic_brief.jpg (166.58 KB, 下载次数: 0)
2013-8-14 16:55 上传
第四届中国三峡.奉节脐橙文化节暨首届诗城奉节诗歌节开幕式
res04_attpic_brief.jpg (120.5 KB, 下载次数: 0)
2013-8-14 16:55 上传
读书频道
res07_attpic_brief.jpg (110.38 KB, 下载次数: 0)
2013-8-14 16:55 上传
夔州诗全集
res10_attpic_brief.jpg (94.76 KB, 下载次数: 0)
2013-8-14 16:55 上传
夔州竹枝歌舞比赛
前言
社区是居民文化生活的中心,社区的文化内涵影响着一座城市的文化内涵。
奉节是一座与诗结缘的城市,历代文人骚客在这里留下了无数动人的诗篇。近年来,奉节充分利用这一资源,将文化建设纳入城市整体规划,着力打造诗歌创作基地、博物馆教育基地,并通过电视、课本、文娱活动等多种形式,加强社区文化建设,加快诗歌文化传播,让诗城文化成为丰富社区生活、引领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有力载体。
城市社区文化氛围提升,促使一大批优秀的民间诗人、诗歌团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。如今的奉节城,既有专注于创作的民间诗人,又有致力于推广诗歌创作的社会活动家;既有研究专攻传统诗词的民间研究组织,又有致力于弘扬诗歌文化的民间團体……
诗歌,如一盏明灯,点亮了社区文化;社区,如一株绿树,在诗歌土壤里成长。
诗城奉节,名副其实。
茶店社区: “扁担诗人” 创作诗歌700多首
如果不是顶着“扁担诗人”的头衔,缪元和与普通的邻家老大爷无异。由于没有土地,也没有一份正式职业,他不得不拖着不便的腿脚出去当“扁担”,這一干就是30多年。
虽然只有初中文化水平,但缪老年轻时便爱好诗歌创作。就算拿起扁担,他依旧无法放下心中那份诗歌情怀。于是他索性边当“扁担”,边当诗人,“扁担诗人”的名号就此传扬开来。
缪老说,他边干苦力,邊把社会上的所见所闻在脑子里推敲成诗句。晚上大家都在忙着打牌的时候,他就埋头在捡来的烟纸盒上写诗。
时至今日,他已经写了700多首诗歌,还被中华诗词学会、三峡诗社和夔门诗社吸纳为會员。前些年,他还在老伴的强烈反对下,拿出了自己当“扁担”挣的2000元积蓄,自费印刷《夔门诗草》,选录了400首作品,赠与友人和喜欢他诗歌的朋友。
其实,“扁担诗人”的出现并非偶然。在茶店社区,像缪元和一样“醉心”于诗歌、文学创作的并不在少数。
据茶店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,近年来奉节县通过报纸、电视、音乐、课本等形式加快诗歌文化传播,并指导社区通过赛诗会、文娱活动等多种形式,促使全县群众性创作活动日益普及。
如赵贵林编辑出版的《詩城奉节》,成了人们了解奉节的重要史料;王中久创作的歌曲《人间圆了三峡夢》,获得《中国音乐报》原创音乐大赛一等獎;彭绪林创编的舞蹈《朝辞白帝彩云间》,在重庆市老年协会举办的全市老年文艺汇演中获得一等奖;石玉奎创作的反映三峡移民的电视剧《山高水长》,在央视一套和重庆电视台播出后,获得中宣部“五个一”工程奖……
眼下的奉节城,吟诗诵赋已成为市民习惯,报纸杂志皆为诗作园地。耄耋老人写詩健身,花季少年学诗成长,一個个像缪元和一样的民间诗人,正成为社区文化的引领者。
朝阳社区:
“老板诗人”让诗歌走进校园
“朗朗读诗声,浓浓夔州情”。从2010年开始,每逢周三,位于朝阳社区的奉节县实验初中内,总有一群初中生利用班团活动课时间聚在一起,系统学习系统讲授诗歌的起源、发展及具体创作中的写法技巧等课程,为他们讲课的是白帝诗社《夔门文学》資深诗人、编辑等。
“诗歌进校園活动”由奉节县实验中学与奉节县白帝诗社联合举办。活动开展至今,已累计开班10余次,听众达1000多人次,吸收学生会员50余人。
说起这项颇受师生欢迎的活动,就不得不提活动的发起人,奉节白帝诗社负责人——“老板诗人”李美云。
“叫我老板,别叫我诗人,不敢当。”李美云對自己的身份颇为谦虚。他当过知青、当過兵,在奉节火电厂供过职,后以5000元资本创办“川東第一锅”,從事餐饮经营服务工作至今。
尽管人生起起伏伏,但不变的是他对诗歌的那份執着。30多年的坚守,他以“川东第一锅”老板的身份出版了诗集——《穿越峡谷的歌吟》。
“近年来随着事业的逐渐壮大和白帝诗社的不断发展,我和诗社成员越来越意识到,作为一个诗人,不能单单埋头写诗,更应该为弘扬诗城文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贡献。”李美云说,他带领白帝詩社与奉节县实验中学联系,在朝阳社区的大力支持下,最终促成了此项活动。
像白帝诗社致力于弘扬诗城文化的民间社团还有很多。
近年来,奉节县先后成立了夔州诗词学会、杜甫研究会、作家协会,还让重庆市的三国文化研究会落户奉节。这些社团编印了《白帝城》、《秋兴》、《三峡诗刊》、《夔州文化》等文学创作及研究期刊。
同时县委、县zf也组织编撰了《夔州诗30首》,细分为综合篇、小学篇、中学篇、励志篇、风景名胜篇等,使夔州诗作为乡土教材走进了社区、走进了课堂,为弘扬诗城文化奠定了基础。
“下一步,我们白帝诗社还将在奉节中学、永安中学等成立奉节县青少年文学創作发展沙龙,吸引更多青少年爱好诗歌、创作诗歌。”李美云说,他相信在县委、县zf和他们这些民间社团的共同努力下,奉节写詩的人会越来越多,诗城文化也必将发扬光大。
步云社区&明良社区:
传统诗词焕发“第二春”
今年元宵节,一场盛大的“夔州唱诗台”在奉节夔州诗城广场上演。
活动者不仅以各种民族乐器演唱《橘頌》、《早发白帝城》、《竹枝词》、《夔州歌》等传统夔州诗,还献上了一大批近代奉节本土诗人創作的传統诗词。這种新颖的诗歌表演方式,吸引了数百名奉节市民驻足观看。
這场精彩紛呈的“夔州唱诗台”,是由奉节县专门研究传统诗词的民间社团——夔州诗词学会主办。该协会成立于2002年,目前有成员148人,主要由退休及在职干部、在校学生、进城农民工等组成。
“传统诗词是诗城文化的精髓。”夔州诗词学会会长彭炳奎介绍说,近几年,县里组织编撰并出版发行了《夔州诗100首赏析》、《奉节文化大观》、《白帝城历代碑刻选》、《白帝城竹枝词碑园书法赏析》等反映诗城文化的文史书籍,与重庆大學、重庆三峡学院、台湾中山大学合作,编注了九卷本的《夔州詩全集》,开创全国县市层面诗词保护之先河,大大激发了群众学习、传承传统诗詞的热情。
据了解,夔州诗詞学会在奉节县15个社区内成立了8个诗词小组,作为傳统诗词的研究阵地。“夔州唱诗台”就是由这8个小组中发展最好的“明良小组”負责具体筹办。
明良小组的成员目前有10余人,其带头人程宗荣为退休干部。他介紹说,过去的小组活动主要形式為内部交流,并不利于传统诗词的傳播。于是小组的成员积极与社区合作,举辦了“夔州唱诗台”,希望通过“唱诗”方式,让更多的老白姓更容易地接受传统诗词。
在步云、明良社区的积极協调和帮助下,明良小组还在两个社区内各建立了一塊4平方米的诗词专栏,能一次性刊登40首诗歌。小组成员根据社会熱点等不定期对其进行更新。
目前,这种诗词专栏已在奉节县城15个社区推广开来,成为群众了解传统诗词的窗口。
|